手机版
当前位置: 百鸣 > 政府组织 > 地方政府 > 河南政府

洛阳市

网站地址:
网站名称:
洛阳市
网站热点:
洛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洛阳市人民政府网,洛阳资讯,政务公开,政民互动
登陆状态:
正常
网站品质:
3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9:22:01
网站介绍:
洛阳资讯 政务公开 公共服务 政民互动 魅力洛阳 数据洛阳
网站百科

基本介绍/洛阳市

洛阳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十三朝古都,丝绸之路东起点,大运河的中心城市。有十省通衢之称。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内有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秦岭,过函谷关是陕西的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山又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最早建成于夏朝二里头遗址),有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在此定都,定都历史有1529年之久,因此有“十三朝古都”之称,与西安南京北京并列为*四大古都,是*古代建都时间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也是*历史上*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它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

现代的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洛阳牡丹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历史文化遗产闻名,被称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也是*的特大城市之一,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

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0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170平方公里。根据*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名称变迁/洛阳市

相传轩辕黄帝时,因洛阳北部有郏鄏山(今邙山)而得名郏鄏(jiá rǔ),后来有“周成王定鼎于郏鄏”之说。

夏代时,洛阳居住着一个名为斟鄩的部落,太康将其赶走定都于此,斟鄩为城名,其遗址在今洛阳偃师二里头村。

商代成汤灭夏。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又定都西亳,西亳为都城之名,在今洛阳偃师尸乡沟一带。

西周时期,周公营造洛邑,成王迁都于此,《和尊铭文》“惟王初,迁宅于成周”“宅兹*,自兹义民”,因此,洛阳有*、土中、地中等名称,这些名称都体现出洛阳在地理上的核心位置。就城邑而言,洛阳为西周都城,有雒邑、成周、新大邑等名称。其中雒邑因近雒水而得名,成周取“周道始城”之意。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雒邑,因周王居住而称王城。周景王去世后,王城发生了王子朝之乱,周敬王避居翟泉,并召集晋、魏等诸侯大夫扩筑“成周城”迁居。

战国时,始有雒阳之名。其位居雒水之北,“水北为阳”,故名雒阳。秦朝时,五行学说盛行,秦始皇按“五德终始”进行推理,认为周得火德,秦取代周,应为水德,因此改雒阳为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因汉尚火德,复名雒阳。三国时曹魏以魏为土行,“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改为“洛阳”。

西晋后,洛阳成为羯族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的南都。

隋朝时期,洛阳为东京,隋炀帝对东京进行大规模营建称东都,并迁都洛阳。

公元657年,高宗李治武则天居洛阳,封其为东都,武则天建武周政权改东都为神都,唐玄宗天宝元年又改称东京。

五代时,后梁称其为西都,后唐称雒京,后晋北宋称西京,金代称中京。明朝为避光宗朱常洛的名讳,改“洛”为“雒”。

历史沿革/洛阳市

古代史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流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核心发祥地。*古代伏羲女娲黄帝神话传说多传于此。同时,洛阳也是*文明历史中较为古老的帝都王城,华夏中华中土*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在今洛阳市范围内曾发现过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洛阳西郊的王湾遗址和南郊的矬李遗址等,新石器时代遗存非常丰富。偃师市二里头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历史上的夏、商时代。1960年在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被认为是夏朝都城所在。

周武王牧野之战,灭殷商建立周朝,分封天下诸侯。武王死后年少的成王即位,周公旦势力反周,便代周成王执政,并平定了管蔡之乱,挫败了管叔蔡叔和商武庚的叛乱,使天下归心,周朝由此走向了长治久安。为了巩固周朝在东方的统治,成王便先遣太保召公查看山川地势,而后由周公在古时称郏的地方营建新的国都雒邑,位置在今天的洛阳王城公园附近。雒邑建设所依据的三礼图是*最早的都市计划图,其理念极大影响着*各个朝代的城市建设,而周公提出的方格网城市的理念比西方早600年。

秦国初年,身为秦国宰相的吕不韦被封为洛阳十万户侯,他大肆修建洛阳,洛阳逐渐繁华。东汉光武帝刘秀迁都洛阳后,在洛阳城内广建宫殿和台、观、馆、阁,然而这些建筑却在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被董卓焚烧,洛阳城毁。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文帝曹丕篡汉自立,定都洛阳,洛阳得以重建,魏明帝在洛阳西北角筑金墉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阶级提倡佛教,佛寺空前盛行。在极盛时期,洛阳佛寺多达1367所,建筑宏伟,结构精丽。东魏孝静帝迁都后,令洛阳四十万户北迁,洛阳城逐渐荒废。汉魏时期洛阳作为首都,在文化、艺术和科技等方面所创造的价值,影响深远。

汉魏以后,隋朝隋炀帝营建东京洛阳,工程非常浩大,同时还开凿运河,运河修通后,向东可达东海,水路运输四通无阻。洛阳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唐代洛阳不仅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又是水陆交通的枢纽,隋唐全盛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女皇武则天登位后将其改称为神都。洛阳城在安史之乱时遭严重破坏。北宋以首都开封府为东京,洛阳为陪都西京河南府,宋代的洛阳虽不是首都,但仍是学术中心。理学大师如程颢程颐等人都是洛阳人,他们的学派称为“洛学”。今天的洛阳旧城也是宋代王增任河南府通判时期主持改筑的。北宋以后,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洛阳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洛阳在金蒙明清时为河南府治。

明代末年,李自成率领的明末农民起义军攻打洛阳城,城中军民死伤万余,城楼被焚,官衙被烧。清朝初年,洛阳城在一片战争的废墟上被重建起来,经历了近百年的恢复发展,至乾隆时期,洛阳已是豫西地区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由于洛阳地处南北交通的大枢纽上,洛阳市场上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商业繁荣。鸦片战争后,洛阳传统的工商业遭到严重打击,棉纺织业却异军突起。从各个方面来看,清代洛阳的发展反映出了内陆城市发展的普遍状况,在*开放度极低的情况下,依靠内部动力洛阳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但在*国门被迫打开后,受地理条件和政治等方面的制约,与沿海城市相比,洛阳的城市发展水平逐渐滞后。

以洛阳为首都的朝代

朝代
名 称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时间
斟浔
偃师二里头
太康、仲康、夏桀
前1735年-前1540年
西毫
偃师商城
商汤—仲丁
前1600年-前1260年
西周
洛邑
王城公园
周成王-周幽王,共11王
前1040年-前771年
东周
王城
王城(涧河两岸)
平王-悼王及赧王,共14王
前771年-前520年
前314年-前256年
东周
成周
成周(白马寺东)
敬王至慎靓王,共11王
前519年-前314年
宜阳宜阳县景侯至烈侯,共2侯前403年-前375年
河南洛阳成周申阳前206年-前205年
西汉
洛阳
汉魏故城
汉高祖
前202年(数月)
洛阳汉魏故城陪都
东汉
雒阳
汉魏故城
光武帝-献帝,共12帝
25年-190年
曹魏
洛阳
汉魏故城
文帝-元帝,共5帝
220年-265年
西晋
洛阳
汉魏故城
武帝-怀帝,共4帝
265年-313年
东晋中京汉魏故城陪都
南朝宋
中京汉魏故城陪都
后赵洛阳汉魏故城陪都
北魏
洛阳
汉魏故城
孝文帝-孝武帝,共七帝
493年-534年
东魏洛阳汉魏故城陪都
北齐洛阳汉魏故城陪都
北周东京汉魏故城陪都
东都
隋唐故城
隋炀帝至皇泰帝共两帝
605年-619年
洛阳隋唐故城王世充619年-622年
唐(武周前)
东都
隋唐故城
高宗、中宗、睿宗共三帝
657年-684年(两京并重)
684年-690年(首都)
武周
神都
隋唐故城
则天大圣皇帝
690年-705年
唐(武周后)
东都
隋唐故城
中宗、玄宗、昭宗、哀帝共四帝
705年-736年(两京并重)
904年-907年(首都)
洛阳隋唐故城安禄山756年-756年 
后梁
西京
隋唐五代宋故城
太祖、朱友圭 、后梁末帝
909年-913年
后唐
东都
隋唐五代宋故城
庄宗、明宗、闵帝、末帝
923年-937年
后晋
西京
隋唐五代宋故城
高祖
937-938年(约2年)
后汉西京隋唐五代宋故城陪都
后周西京隋唐五代宋故城陪都
北宋西京隋唐五代宋故城陪都
中京洛阳老城
陪都
中华民国洛阳洛阳市林森(国民政府主席)民国21年(1932年)

近现代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告自行逊位,清朝就此结束。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选定洛阳作为屯兵之地,在今洛阳市西工区中州中路两侧修建新式兵营,训练新式陆军。从1914年开始,袁世凯召集石家庄等地的建筑商齐聚洛阳,大规模建设西工兵营,经过两年施工,耗资170万银两的西工兵营初具规模。兵营建成不久,袁世凯逝世,西工兵营成为各军阀交替占据的要地。1920年9月2日,直系军阀吴佩孚战胜皖系军阀段祺瑞后进驻洛阳,在西工兵营设置了两湖巡阅使公署和陆军第三师司令部,他以雄踞洛阳,统治四方的雄心大规模扩建西工兵营,并建设飞机场,1924年他从法国购进4架飞机,成为洛阳最早的飞机,同时为控制河南,又将河南省长公署迁至洛阳。1924年秋,直奉两系军阀再爆战争,至1927年3月,奉军占领郑州,同时,国民政府又决定继续北伐,吴佩孚自知中原不保,离开洛阳退往四川。同年5月25日,冯玉祥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打败驻守在洛阳以张治公为首领的镇嵩军,12月,冯玉祥担任河南省主席后,将西工兵营改名为新柳营,在兵营建立航空学校,培养飞行员。

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1月,国民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各个机构都迁至洛阳办公,《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同年十二月首都迁回南京。1938年6月,华北大部分地区沦陷,洛阳成为北方抗日前哨,国民政府*战区长官司令部驻洛阳。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1944年,陷于困境的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以争夺洛阳为目标的河南战役,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国军第15军和94师坚守洛阳21天,国军阵亡1.3万多人,仅剩1000余人。日军虽被歼2万,但不断增援,洛阳最终还是沦陷。

1948年3月7日,陈赓发起洛阳战役,经过拉锯战最终于4月5日成功占领洛阳,*共产党在洛阳的统治就此开始。1954年,中共中央确定洛阳为重点建设城市,在*五年计划中,包括东方红拖拉机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轴承厂洛阳铜加工厂洛阳柴油机厂洛阳耐火材料厂洛阳热电厂等7个由苏联援建的大型重工业工厂被安排在洛阳西郊涧西区,洛阳遂形成一座重要的新兴重工业城市。后于三线建设时期建设的洛阳玻璃厂和80年代建设的洛阳炼油厂也成为洛阳的骨干企业。但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国有大企业因受税务负担过重、机制不活等原因影响而变得萎靡不振,洛阳经济实力衰退,城市面貌几十年未有太大改观。进入新世纪,孙善武主政洛阳后,不惜举债大建大高楼、大马路、大广场,大拆小破房,洛阳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国务院于2011年10月8日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作为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市得到有力的政策支持。

自然条件/洛阳市

地理

洛阳市地处九州腹地,位于*第二阶梯第三阶梯交界带,欧亚大陆桥东段,在东经111°8' - 112°59'、北纬33°35' - 35°05'之间,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区面积占45.51%,丘陵面积占40.73%,平原面积占13.8%。

洛阳的山脉主要由伏牛山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四大山系构成,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这些山绝大部分位于栾川嵩县洛宁汝阳境内,新安宜阳偃师伊川孟津也有分布。

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洛阳境内山川纵横,河渠密布,古代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

气候

洛阳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光照充足,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热多雨,秋季温和,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4.86℃, 热量分布因受地貌影响,各地差异较大。黄河、洛河、伊河等河谷地带及其附近的丘陵和缓坡山地,年平均气温12.1 - 14.5°С,其中西南部山区为低值区,年平均气温12.1-16.°C,伊川、宜阳为高值区,年平均气温14.5°C,其余各县在13.8度以上。全市年平均降水量530 - 1100毫米,山地为多雨区,河谷及其附近的丘陵区为少雨区。降雨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洛阳地区年日照2083 - 2246小时,日照率47 - 53%。一年中以5—8月最多,月日照一般都在200小时以上。洛阳的这种气候非常适合牡丹花的生长,这也是洛阳牡丹名满天下的原因之一。游洛阳的*季节是秋天,“九月九日登高日”,秋高气爽,登山赏菊。4月也是不错的选择,虽然天气有些干燥,但可以欣赏无数牡丹争芳斗艳的奇丽景象。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方面,洛阳市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属、2308种及198个变种、6个变型,有珍贵的领椿木、铁杉、连香、银杏、山白芍等树种,有华山松冷杉、油桦等林木。

洛阳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全市有陆栖脊椎动物342种,其中有珍稀动物190余种,主要有水獭大鲵及多种珍贵鸟类。天然药物480余种,有党参黄芩防风天麻等珍贵药材。

矿产资源方面,洛阳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有水晶等甲类矿产资源26种,这些矿藏储量大,品位高,易于开采利用。其中钼矿储量居全国首位,为世界三大钼矿之一;水利资源方面,黄河中下游*水利枢纽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洛阳市孟津县和河南省济源市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主河道上。

行政区划/洛阳市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废清代的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置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迁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中华民国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迁洛办公。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 

1948年,洛阳被*共产党接管后,洛阳县城区置市。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1949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1955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等县。1956年,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次年成立瀍河区。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吉利区。1983年新安县、孟津县、偃师市改隶洛阳市。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县、宜阳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伊川县改属洛阳市。1993年,偃师县改为偃师市,1986年临汝县(汝州市)划入平顶山市。2000年6月,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2007年3月伊滨区(伊洛工业园区)管委会成立,2009年元月伊滨区整体代管诸葛、李村两镇,统一领导和管理区域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2010年10月又整体代管庞村、佃庄和寇店三镇。现管辖5个镇,106个行政村,总面积280平方公里,总人口25.5万人。伊滨区是未来10年洛阳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洛阳现辖1市8县6区,1个洛阳新区、1个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洛阳经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9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70平方公里。总人口680万,其中市区人口191.5万。

辖区
面积
人口
邮政编码
辖下乡镇或街道
涧西区
90平方千米
111.9万(2010年)
471000
12个街道办事处
西工区
56平方千米
57.2万(2010年)
471000
10个街道办事处、洛阳车站地区管理处
老城区
56.7平方千米
36.3 万(2010年)
471000
8个街道办事处
瀍河回族区
34.8平方千米
47.7万 (2010年)
471000
7个街道办事处、1个瀍河回族乡
洛龙区
244平方千米
68.4万(2010年)
471000
9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
吉利区
80平方千米
26.9万人(2010年)
471012
3个街道办事处
伊滨区(开发区)
280平方千米
42.7 万 (2010年)
471000
偃师市
668.58平方千米
55.9万(2010年)
471900
3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
孟津县
758.7平方千米
46万(2010年)
471100
8镇4乡
新安县
1160 平方千米
52万(2010年)
471800
10镇1乡
宜阳县
1670平方千米
60万(2010年)
471600
1个街道办事处、9镇7乡
伊川县
1243平方千米
75.7万(2010年)
471300
2个街道办事处、8镇5乡
洛宁县
2306平方千米
42.1万(2010年)
471700
8镇10乡
嵩县
3008平方千米
50.7万(2010年)
471400
9镇7乡
栾川县
2478平方千米
34.3万人(2010年)
471500
12镇2乡、重渡沟管委会
汝阳县
1309平方千米
40.8万(2010年)
471200
7镇6乡

人口/洛阳市

夏、商、周三代,洛阳是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邑,人口渐增。至公元前650年,东周襄王时,国都洛阳居住人口达11.7万人,是世界第二大城市。

秦汉洛阳人口的持续发展,至东汉形成*高峰,人口增至51万,东汉末年人口剧减,曹魏时又逐渐恢复,到西晋达一定规模。晋末兵燹不已,人口,或死亡,或外迁,数量迅速减少;北魏迁都洛阳,使得人口剧增,形成洛阳历史上人口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北魏后期,政局动荡,人口发展又呈下降趋势;隋唐鼎盛时期,洛阳人口有50余万,形成第三次人口发展高峰;宋元以后,洛阳仅为县级城市,人口发展速度平稳;元朝时期,洛阳人口不足万人;明清时期,洛阳人口发展速度维持在一个中等县的水平。

洛阳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46个民族成份,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8.8%,其他少数民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2%,其中超过1000人的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近6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0%以上。至2010年11月,洛阳市常住人口为6549486人,其中男性人口占50.48% ,女性人口占49.52%。

洛阳是个移民城市,居民来自*各地。中华民国初期发生灾荒,当时洛阳的人口大幅减少,许多人逃往临近的省份(如陕西山东湖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起“支援国家建设运动”,大量知识分子,工人从东北上海江苏等地迁入洛阳,这些人及其后裔在洛阳的城市人口中的比例很高,约占40%强。

涧西区西工区的外来移民最多,原因主要是该地区是洛阳的新区和大型国有企业聚集区,这一地区的普通话使用率*,而老城区与瀍河回族区大多为原住居民,以讲洛阳话为主。

文化/洛阳市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华夏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洛阳还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最早的历 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泉,河即黄河,洛即洛水。

文学

洛阳作为王都大邑,自然成为历代骚人墨客彰显才华的必趋之地;这里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是河洛文学发展的沃土。历代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河洛大地上挥翰著文,留下了不可胜计的绚丽华章。河洛文学,以汉、魏、唐、宋为标志,在*古代文学史上经历了无比的辉煌。正所谓:河洛自古富才强,汉魏文章半洛阳。

先秦时期,《诗经·周南》中的大多数作品产生于河洛地区,其中《关雎》几千年来一直向世人倾诉著河洛人的绵绵情思。大作家贾谊是洛阳才子,他既有被誉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大气磅礡,情采飞扬;又有被视为代表汉代骚体赋创作*成就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情感激越,颇富哲理。班彪影响在先,班固倾力撰写,班昭补编在后,“三班洛阳著《汉书》”成为千古佳话;班固写《两都赋》首扬东都张衡“精思傅会”作《二京赋》成为“长篇之极轨”。王充正文风,批判虚伪浮靡;蔡邕擅文章,行文清丽典雅;赵壹作《刺世嫉邪赋》,诗人怒发冲冠;蔡文姬写《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才女饱蘸血泪。

建安时期,曹氏三父子均嗜好文学,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一大批志高才强的作家聚其周围,呈“众星拱月”之势。虽然他们的多数作品并不是作于洛阳,但是,他们本人与洛阳有不解之缘,他们创作的与洛阳关系密切的佳作也不在少数。如曹操的《蒿里行》和《薤露行》都是在伤悼洛阳的被毁;孔融成名于洛阳;被誉为“建安之杰”的曹植才高八斗,超然不凡,《送应氏》和《赠白马王彪》两篇名作的产生均与洛阳有关,他创作的《洛神赋》令人销魂。正始以后,“竹林七贤”和“金谷二十四友”齐聚洛阳,他们各具风采,争奇斗艳,使洛阳成了文学艺术荟萃之都,为河洛大地留下了无数瑰丽华章。左思闭门宜春里,构思十年,杰作《三都赋》使“洛阳纸贵”;潘岳挥笔叙哀情,风韵清丽,潇洒洛阳城令“掷果盈车”。从“乐不思蜀”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河洛文学再添千古流传的典故传说;从陆机的《洛阳记》到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更以文学的手笔使古洛阳的辉煌永载史册。

唐代李白与杜甫诗坛的双子星座珠联璧合,杜甫在他20岁以前一直生活在洛阳,河洛文化陶冶了他的性情品质;较后一次告别洛阳,他沿途写下了“三吏”、“三别”,达到其诗歌创作的颠峰。后来的白居易幽居履道里,他在洛阳居住长达18年之久,洛阳大地上几乎处处都有他的足迹,他的诗中也处处可见对洛阳的描写。在他留下的3000多首诗中,讴歌洛阳的多达800余首,为河洛文学留下了众多璀璨夺目的佳句。韩愈教学东都,广聚贤才,提携后进,将洛阳称为自己的故乡;杜牧科考东都,才华横溢,文思泉涌,成就功名从洛阳开始。诗圣诗鬼李贺作为唐诗百花中的一朵奇葩,为诗歌创作呕尽心血,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对其有重要影响。另外,像古文运动的先驱者独孤及、诗豪刘禹锡、中唐大才子元稹、诗人卢仝等人都为河洛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宋之际,西京洛阳为文人才子逗留之地和许多开国元勋功成身退之所,如欧阳修司马光,以及四朝元老吕蒙正、宰相富弼、西京留守文彦博等。这些才华卓著的人们,以诗会友,在洛阳写下了众多诗词名篇,对北宋前期文学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牡丹

牡丹历来被誉为“花中之王”,富丽堂皇,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

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相传唐武则天寒冬设宴赏花,令百花绽放,唯牡丹不从,贬之洛阳。岂知牡丹迁洛后竟吐蕊怒放,武后闻知,命火烧牡丹。牡丹枝干烧焦,次年却依旧叶荣华发,且花更大,色更艳。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做花魁,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白居易都曾有诗描述花开时节的洛阳城,刘禹锡诗云:

在今天,洛阳把牡丹的栽培作为发展旅游经济的资源之一,市内和郊区有几个大型的牡丹栽培基地,它们兼有旅游、研究的作用,每个基地都有从火车站直达的公交车。从1983年起,在每年四月上中旬举办洛阳牡丹花会,洛阳牡丹花会是*四大名会之一。自2011年起,河南省洛阳牡丹花会正式升格为*洛阳牡丹文化节,由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河南省文化厅和洛阳市人民政府承办。

牡丹名园
王城公园因建于古代东周王城的遗址上,故名王城公园,是洛阳观赏牡丹最重要的场所。始建于1956年,栽植牡丹将近2万株,有320个牡丹品种,建有牡丹阁、牡丹仙子花坛群等观赏佳景。每年4月15日至25日牡丹花会期间游人如织。

西苑公园位于洛阳市涧西区南昌路和九都路的交接处,原名植物园,因建于隋朝西苑遗址上,故更名西苑公园。该园建于1958年,种植牡丹近200个品种,共6000余株。

洛浦公园位于洛河两岸,是河南省*开放式城市带状公园,东西绵延长达16公里,总面积近1200万平方米。由上阳宫、同乐园,华林园,洛神浦和滨河游园五大园区组成。

牡丹公园是以牡丹著称的公园。位于涧西区西苑中路中段。建于1956年,牡丹为该园的主要花木,有牡丹花坛10个,种植牡丹3960株,200多个品种。

*国家牡丹园建于1985年,栽植牡丹近400个品种,共20万株。1992年被*林业部命名为国家牡丹基因库。因该园地处邙山,花期晚于市区。

*国花园位于隋唐古城遗址上,东起洛阳桥,西至牡丹桥,南临洛宜路,北至洛浦公园南堤。国花园以隋唐历史文化为基础,以牡丹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历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园林景观为一体,堪称洛阳园林之经典。

著名典故

不食周粟:商末,武王伐纣时会八百诸侯于洛阳孟津,渡河后与纣王军队交战于牧野。纣王因奴隶阵前倒戈而败,后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伯夷叔齐为表达对殷商的忠心,决定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有妇人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愤绝食而死,葬于首阳山。后人就用“不食周粟”一词来表示忠诚坚定。

债台高筑:出自《汉书·诸侯王表序》。周赧王56年(前259年),周赧王为了联合楚国魏国,攻打被秦国围困的赵国都城邯郸,向当地富贾借债。结果只有楚国和燕国的军队到达,最终合纵失败。事后当地富人向周赧王讨债,他只好躲到宫内一座高台内,此台后来被称为避债台,“债台高筑”一词就被用来表示负债累累。

悬梁刺股:传说东周时期,洛阳的苏秦鬼谷子为师。几年后他变卖家产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却未能得到赏识。此时的苏秦变得穷困潦倒回到洛阳,但是家人却看不起他,于是苏秦重新苦心攻读。把头发束住吊在房梁上,后来获得合纵六国的成功。这就是悬梁刺股的“悬梁”由来。之后的《三字经》更有名句“头悬梁,锥刺骨”。

前倨后恭:东周的苏秦*次周游列国,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回到家乡洛阳苦读后,又开始第二次周游列国,最终说服了当时的六国合纵抗,他被封为“纵约长”,挂六国宰相之印。苏秦再次回乡后,他的亲人一改往日的态度,都“四拜自跪而谢”,妻子对他态度的转变更是“前倨而后恭”。苏秦不由叹息:“人生在世,地位财富,真不可忽视啊”。

洛阳纸贵西晋时著名的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见世后,风行洛阳,世家阀阅争相传抄,市场上的纸价迅速上涨。“洛阳纸贵”便由此而来。

挑肥拣瘦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座贵族大学太学。有位叫甄宇的老师在太学里供职。某年腊月三十,刘秀下诏赏赐太学里的老师每人一只羊。羊被赶到太学大院后,由于每只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大家商量良久也未能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分配方案。这时甄宇说:“我们为人师表,不能斤斤计较,挑肥拣瘦。”说罢,他便从羊群中挑出一只最小最瘦的羊牵了回去。甄宇的举动使大家停止了争论,羊群很快被大家分完。之后分羊的佳话便流传开来,洛阳城里的人无不赞扬甄宇,还给他起了别号“瘦羊博士”。

文化辐射

对*地名的影响

“*”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铭文里的“*”是指洛邑所在的洛阳盆地及以其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史记·周本纪》在记述这段历史时,认为洛阳盆地为“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另外,*很多地方都有以洛阳命名的镇或者村,追根溯源,这些地方的命名和洛阳市有直接的关联,大部分是古代中原战乱,洛阳一代的居民迁移到这些地方,为了表达对故土的思念而将居住地定名为洛阳,这些就包括了福建泉州市洛阳镇韶关市洛阳镇随州市洛阳镇河池市洛阳镇江西吉安市洛阳村浙江余杭仁和镇洛阳村、獐山镇洛阳村、广东省连州市洛阳村、湖南省娄底市洛阳湾村、台湾屏东县盐埔乡洛阳村,以及近代被取消的洛阳镇,包括陕西延安富县洛阳乡、贵州省贵阳市洛阳镇重庆市巫山县洛阳乡。江苏省常州市洛阳镇也和洛阳市有直接关联,据当地洛阳西街秦观祠内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的碑文和《秦氏宗谱》的记载,一秦姓禹夫出任河南洛阳县尉死于任所。禹夫的儿子因哀痛其父死于任所,即把当地改为洛阳。

对日本城市的影响

日本的京都别名洛阳,京都的历史始自平安时代平安京,一直到明治维新迁都,一千多年来一直是日本的首都。平安京完全仿照唐代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来设计,不仅设计一样,连选址也是依据*风水。平安京最初被分成东西两个部分,东侧为“左京”被称为“洛阳”,西侧为“右京”被称为“长安”。虽然是依据当时的风水术选址,但右京长安的风水并不好,地处沼泽,开发工作还没有成功就荒废了。平安京就只剩下了左京“洛阳”。于是,一千多年来京都就一直被称为洛阳。由于首都被称为洛阳,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战国大名带兵攻入京都的行动被称为“上洛”,上洛是诸如武田信玄等战国大名追求的目标,如同*春秋时期的“问鼎中原”(称霸诸侯)。同样,京都附近的近畿地区被称为“洛中”。京都府内至今仍随处可见诸如“洛东”、“洛西”、“洛南”、“洛北”、“洛中”、“洛阳”之类的地名。除了京都之外,日本的另一个城市奈良市在古代又被称为“平城京”,起初本打算仿照北魏大同的“平城京”,但北魏很快把首都迁到了洛阳,所以,奈良就仿照汉魏洛阳城建造了奈良的“平城京”。近些年,日本还诞生了“洛阳学”,是专门用来研究古都洛阳的一门学科。

旅游名胜/洛阳市

洛阳东临嵩岳,西依秦岭,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孕育出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风景名胜。洛阳市的旅游资源在数量、品位都独具优势,被旅游界称为历史文化之都和休闲度假之都。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白马寺是**座官办寺院,有“**古刹”之称。截至2012年,洛阳共有包括洛阳白云山风景区、龙门石窟景区,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和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在内的三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另外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75处、市县级571处,馆藏文物40万件。

洛阳着力构建以市区为核心的旅游集散地,形成龙门石窟、汉魏故城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以下属的栾川县嵩县和汝阳南部山区为核心的大伏牛山旅游产业聚集区,主要包括伏牛山*山地度假旅游区、九龙山温泉度假区、白云山索道、陆浑水库度假区、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和栾川县城集散中心等;以新安县全境为主体的黛眉山旅游产业聚集区,主要包括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张钫故居、万山湖度假区、烂柯山、函谷关和黛眉山国际科考营地等。
此外,还有三条旅游产业带,以黄河小浪底风景区、黄河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万山湖风景区、始祖山景区、黄鹿山景区、西霞院旅游区、龙马负图寺、王铎故居、汉光武帝陵等景点组成的黄河旅游产业带;以神灵寨国家森林公园、洛河漂流、故县水库观光、花果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组成的洛河流域风光带;以杜康文化广场、杜康历史文化博物馆、杜康仙庄、云梦山景区、大虎岭森林公园、程园、伊尹祠、范仲淹墓、陆浑水库旅游度假区、天池山森林公园、伊河漂流和二程祠等组成的伊河旅游带。

节会

洛阳牡丹花会始办于1983年4月15日,此后在每年春季的4月至5月举办。2011年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花会。牡丹花会从“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发展经济”到“花会搭台、经贸旅游唱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牡丹花会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展引会、招团引游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为洛阳走向世界搭建了一座桥梁,成为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

黄河小浪底观瀑节是河南省旅游局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建管局联合洛阳市政府和济源市政府在每年夏季的6月底举办的节会,黄河小浪底观瀑节始办于2006年,依托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小浪底观瀑节在拉动消费、带动相关行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河洛文化旅游节始办于2004年9月27日至10月27日,在每年的秋季举办该旅游节以弘扬河洛文化,促进洛阳旅游发展、拉近闽台距离为主旨,作为洛阳“旅游强市”战略的一部分,已成为展示河洛文化和中原风采的重要平台。

伏牛山滑雪旅游节由*滑雪协会、河南省体育局联同洛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于每年冬季1月份在栾川举办,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是栾川县6个4A级旅游景区之一,也是中原地区规模*、设施最完备、品牌知名度*综合性高山滑雪度假基地。

戏曲

参见:豫剧河南曲剧越调
戏曲作为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和武术等多种文化成分构成的综合艺术,可追溯到汉唐时期的乐舞百戏,而古都洛阳正是这一时期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之—。据史书记载,*的乐舞表演艺术从萌芽到成型,几乎都和洛阳有关。洛阳的乐舞活动当自夏朝以前的祭祀活动开始。五帝之一的帝喾定都西亳,他的乐歌《六英》就提到了歌与乐舞的配合,并有“丝竹”的伴奏。西周到东周,洛阳更是当时乐舞活动最集中的地方,隆重而华美的“周礼”就是由许多乐舞组成。 

洛阳市的地方剧种除有豫剧和河南曲剧外,还曾有越调、河北梆子京剧二夹弦怀梆罗戏蒲剧等,除豫剧、河南曲剧、越调、京剧外,其他小剧种早已没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洛阳戏曲舞台上演出的剧目多以生、净为主角。 三十年代,因坤角(女演员)登上舞台,以旦角为主角的剧目逐渐多了起来。当时在洛阳较为知名的豫剧艺人有马双枝马金风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汤兰香等,他们大部分的演出没有文学脚本,全是艺人口头流传。洛阳曲剧自1926年正式搬上舞台,演出的剧目,大多从其他剧种移植而来。

饮食

洛阳民间主食五谷,辅以菜蔬,今古一脉。同时洛阳靠近黄河,土地肥沃,特产丰富,古时为帝王之都,因此品种繁多的洛阳饮食中,既有出自古代宫廷的佳肴,也有来自民间的美味。洛阳的周围四面环山,雨量较少,民间饮食多用汤类,在冬季可以抵御干燥而寒冷的天气,所以洛阳饮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水席,各式各样的汤成为洛阳餐桌上最平常的饮食。洛阳饮食文化可以浓缩为一个字:“汤”。

洛阳是历史名酒杜康酒的发源地。自古而今,酒是洛阳民间礼宴、节宴、日常小聚的伴饮之物。与酒俗一样,洛阳风味小吃的历史源远流长,粗粮细做,细粮巧做,产生了个性鲜明的洛阳传统风味小吃。

经济/洛阳市

近年来洛阳同时从“工业城市”和“旅游城市”两条路出发,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很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居河南省第二位仅次于郑州。洛阳的城市建设发展较快,2002年开始建设的洛阳新区是一个集办公、文化、商业、金融、体育、休闲娱乐和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山水园林现代化城区。

农业

洛阳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优质专用粮食、林果、中药材、烟叶、花卉苗木等六大支柱产业,畜牧业、奶业也有发展。洛阳有天然化工原料植物漆树油桐等;有经济植物核桃山楂板栗苹果柿子等。还是重要的药材产地,种类多达1480余种。洛阳是河南小麦重要产区,偃师小麦栽培技术驰名全国,亩产高达千斤以上。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烟叶、油料等。土特产品主要有偃师的泡桐,孟津的和黄河鲤鱼,新安柿子樱桃洛宁绿竹猕猴桃(奇异果)等等。孟津的奶山羊和伊川的大尾牛,分别被国家确定为山羊和大尾牛生产基地县。

工业

洛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兴重工业城市,是**五年计划重点建设的工业中心之一,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洛阳有7个。一些与军工相关的重工业全国领先,拥有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轻纺、食品等6大支柱产业和东方红拖拉机、洛阳浮法玻璃、大阳摩托、HJD04程控交换机、白马棉纱、牡丹铜材等一大批国际国内名牌产品,*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14个。但随着改革开放后暴露的一些体制问题,20世纪90年代国有的大型重工业企业十分艰难。近年来经过政策调整,洛阳重工业发展恢复了较快的速度,机械工业、冶金、建材、石化、纺织、食品等行业开始复苏。

服务业

随着*推动的中部崛起战略的逐步实施,洛阳的区位优势和综合优势越来越明显,洛阳的金融业日趋繁荣,多家外域银行纷纷入驻洛阳,洛阳目前拥有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地区性商业银行有洛阳银行

洛阳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洛阳市围绕"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山水洛阳"的城市品牌形象,整合旅游产品,截至2012年,洛阳有5A级景区三家,即龙门石窟洛阳白云山风景区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4A级景区13家,3A以上景区数目位居全国之首。有旅行社89家,其*际旅行社11家,星级饭店61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9家,三星级29家,二星级20家,一星级1家,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旅游总收入302亿元。

交通/洛阳市

历史上洛阳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西周初期,以洛阳为中心在全国建立了*大公路网,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炀帝在洛阳建东都,下令开凿大运河,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现代,洛阳形成了以公路、铁路、民用航空、水路和管道为主体的立体化交通运输格局,是中原地区重要交通网络中心之一。

航空

洛阳北郊机场(LYA)是河南省仅次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第二大空中交通枢纽,总占地面积2600余亩,跑道长2500米,宽45米,按一级机场标准设计,二级机场建设使用。洛阳机场是全国净空条件*民用机场之一,全年可飞天气350天以上,是郑州、西安、武汉等周边机场的固定备降机场。机场先后开通了洛阳至北京、广州、上海、成都、大连、厦门、福州、西安、乌鲁木齐、深圳、重庆、香港、日本冈山等国内、国际和地区航线。

铁路

? 普通铁路:陇海铁路(复线1984年实现电气化)、焦柳铁路洛湛铁路洛宜铁路
? 高速铁路郑西客运专线
? 城际铁路郑洛城际铁路(北线、南线)、焦洛城际铁路
? 客运车站:主要有4个,其中洛阳站洛阳东站在陇海线上,东西方向的列车都经过此两站;洛阳关林站在焦柳铁路上,北京往重庆方向的列车经过此站;洛阳龙门站是位于郑西高铁上的新建的高铁车站。

公路

国道方面,310国道连云港经洛阳至天水207国道锡林浩特经洛阳至海安311国道徐州经洛阳栾川至西峡;高速公路方面,连霍高速公路连云港经洛阳至霍尔果斯二广高速公路二连浩特经洛阳至广州宁洛高速公路洛阳至南京少洛高速公路洛阳至少林寺盐洛高速公路至许昌、亳州、宿州、盐城,另外还有洛阳绕城高速公路、洛阳栾川高速公路和洛阳卢氏高速公路使洛阳与周边县市之间的往来更加便捷。

十二五时期,洛阳将改造、新建洛阳至偃师、孟津、吉利、伊川、宜阳、新安六县(市)区的5条快速通道项目,完善中心城区到周边县(市)区快速骨干路网,构建半小时经济圈,形成市县产业与交通融合的新型城市格局,进而拉动周边县市加快发展。

教育科研/洛阳市

洛阳有各类科研院所和科技开发机构达500多家,其中部属科研院所14家,省市骨干科研院所18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万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900多人,享有*、省级技术津贴的400多人,另有*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各一名,每万名职工拥有14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密度居全国前列,洛阳拥有6个*工程和技术中心,6个*检测中心。人才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空空导弹研究院、六一三研究所、黎明化工研究院、石化工程公司等都是国内著名科研机构,不少科研院所的测试和科研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在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等高科技领域,每年都有新项目和新产品推出,在众多的科研成果中,高科技成果占三分之一以上,为洛阳今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教育部门统计,2012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招生2.73万人,在校生8.94万人,毕业生2.28万人。普通高中73所,招生4.43万人,在校生12.61万人,毕业生4.30万人。普通初中383所,招生9.61万人,在校生27.44万人,毕业生9.22万人。小学2068所,招生11.13万人,在校生61.59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16.26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3所,招生1.72万人,在校生5.3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71人,在校生1070人。普通初中入学率100.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0%。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30.60万人次。

学校名称
成立时间
层次
备注
*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1931年
        博士
正军级军事院校
河南科技大学
1952年
   博士
河南省重点建设骨干高校
*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
1963年
 硕士
*民用航空局直属航空院校
洛阳师范学院
1916年
 硕士
洛阳理工学院
1956年
本科
河南中医学院平乐正骨学院
2012年
本科
河南警察学院(洛阳校区)
1949年
本科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
专科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1959年
专科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1951年
专科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2013年
专科
民办 

著名人物/洛阳市

历史人物
伏羲宓妃仓颉后羿嫦娥夏桀
杜康商汤伊尹周武王周公旦周成王
周平王老子苏秦伯夷叔齐白圭
张仪吕不韦刘邦贾谊桑弘羊师史
汉光武帝董宣班超班固班彪卜式
班昭蔡伦张衡许慎张仲景马援
华佗王充皇甫嵩司马懿关羽窦宪
蔡邕蔡文姬嵇康阮籍刘禅邓艾
袁绍吕布司马师钟会钟繇马钧
司马炎左思陈寿祖逖刘琨陆机
潘岳韩寿刘徽皇甫谧裴秀石崇
绿珠桓温杜预拓跋宏檀道济高欢
兰陵王高长恭杨广韩擒虎贺若弼宇文恺
陈叔宝独孤信李世民长孙无忌王之涣宋之问
武则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李白杜甫李隆基
狄仁杰白居易玄奘李贺韩愈吴道子
颜真卿刘禹锡元稹刘希夷朱温李存勖
李煜赵匡胤程颐程颢赵普吕蒙正
李龟年郭丰铭司马光富弼范仲淹邵雍
欧阳修李格非文彦博尹洙藤子京
当代人物
纪登奎焦裕禄李立刘刚杨立功吴佩孚
冯玉祥张钫武庭麟王凌云孙善武周鹤洋
阎连科司马武当程琳陈明李准朱军
石万强张海吉炳轩

城市荣誉/洛阳市

? 684年9月,武则天将东都洛阳命名为“神都”。
? 1982年,*国务院颁发,**批历史文化名城
? 2001年,*国家旅游局颁发,*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 2004年,被*中央电视台授予“**魅力城市”称号。
? 2005年,在瑞士“欧中旅游论坛”荣获“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称号。 
? 2005年,*中央电视台颁发,“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十大*名城。
? 2008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2010年,洛阳市荣获“2010年度*十佳节庆城市”称号。 
? 2011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 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
? 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 2012年,*花卉协会授予“*牡丹花都”称号。
? 2012年,*辞赋学会授予“辞赋之都”称号。

友好城市/洛阳市

友好城市
序号
国别
外方城市
结好时间
1
日本
冈山市
1981-4-6
2
法国
图尔市
1982-12-12
3
日本
须贺川市
1993-8-1
4
保加利亚
普罗夫迪夫市
1994-8-1
5
韩国
扶余郡
1996-8-13
6
美国
拉克罗斯市
1997-10-21
7
俄罗斯
陶里亚蒂市
2000-4-25
8
日本
橿原市
2006-2-11
9
西班牙
阿尔卡拉市
2010-4-9
10
*
广州市
2012-3-3
11
美国
核桃市
2012-4-9
12
韩国
光州广域市
2012-8-14
类似“洛阳市”
与“洛阳市”相关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