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百鸣 > 教育网站 > 高校大学 > 河南高校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网站地址:
网站名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网站热点:
欢迎访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校概况,学校简介
登陆状态:
正常
网站品质:
4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3 18:10:21
网站介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坐落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滨的郑州市,是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骨干高校,是“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中方高校牵头单位。NCWU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accounting for 2,336 mus, Huayuan CampusAddress: No.36, Beihuan Road, Zhengzhou, Hena
网站百科

历史沿革/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北京时期

新*成立初期,由当时的水利部部长傅作义于1951年主持创建了学校的前身--水利部北京水利学校。隶属国家水电部管理。
1951年9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在北京创办的水利部水利学校正式开学,有学生115人,校长由水利部办公厅副主任郝执斋兼任,校址设在阜城门内巡捕厅十号(今民康胡同)。
1958年10月6日,北京水利学校与北京水利发电函授学院、北京水力发电学校合建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院长由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子林兼任。10月6日确定为校庆日。
1958年起,先后接受越南、 尼泊尔、印度尼西亚、喀麦隆等国留学生(1966年停止,2004年恢复)。
1959年7月23日,北京水利水电学院一部收归水利电力部直接领导,恢复北京水力发电学校。
1960年,学校援建越南水利水电学院。
1960年9月,著名水利专家、黄河三门峡水库工程局总工程师、中科院学部委员汪胡桢调来学院任院长。
1963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专业合并到该校,同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66年4月,周恩来总理来河北地震地区视察,于4月3日到大名县前桑园大队,在座谈时了解到华北缺乏水利人才,于是提出了将北京水利水电学院从北京迁至邯郸的建议。
1965年,学校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
1966年5月30日,水利电力部致河北省委、省革委将北京水利水电学院迁往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岳城水库工地。

岳城时期


文革开始后不久,受国内外形势影响,中央决定将北京十三所重点高校外迁,北京水利水电学院为13所“京校外迁”高校之一,1969年迁往河北省磁县岳城水库工地,先后在岳城水库和邯郸市办学。
1970年12月23日,北京水利水电学院改名为河北水利水电学院。1971年1月1日起启用新校名。

邯郸时期

1972年11月7日,河北水利水电学院在邯郸中华大街南头建校,岳城建教学点。
1978年9月28日,河北水利水电学院改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西郊花园村原北京水利水电学院旧址成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由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和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双重领导。
1980年1月3日,撤销岳城教学基地办公室,决定将学校的房屋、设备等暂时移交水利电力部第五工程局。
1981年11月,国务院批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83年12月,根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划归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对外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4年9月23日,水利电力部同意汪胡桢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名誉院长。
1986年起,学校先后与*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郑州时期

1987年6月30日,国家教委同意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成建制地由河北省邯郸市迁至河南省郑州市。
1990年7月22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次信息发布会在郑州市河南省科技馆举行。宣布学校1990年开始搬迁郑州,90级本科生在郑州新校入学上课。
1990年9月6日,由国务院总理李鹏题写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牌揭幕仪式在郑州新校隆重举行。
1991年9月1日,校本部迁郑办公。遗留校舍和人员组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邯郸)。
1992年5月经水利部批准,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水利电力函授学院和中共水利部直属机关党校的基础上成立北京水利水电管理干部学院。
2000年2月28日,中央部属院校下放,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由水利部管理为主调整为省部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
2000年10月,教育部批准学校硕士研究生单独考试权资格。学校成为河南省惟一一所、全国159所之一的具有该项资格的高校。
2001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电力函授学院并入北京工业大学。
2001年6月15日,学校重建研究生处,即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处。
2003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邯郸)与河北建筑科技学院、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北工程学院(后更名河北工程大学),原址改为河北工程大学中华南校区。
2003年3月25日,河南省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该校在龙子湖高校园区选址建设新校区,总征地面积1770亩,远期发展规模为在校全日制学生18000人,主要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
2004年5月23日,河南省教育厅同意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恢复招收来华留学生。
2009年8月12日下午,河南省政府和水利部在京签订《关于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协议》,成为河南省继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后第三所省部共建大学。
2009年11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成为第十一批博士点立项单位。
2011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6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部分专业在河南本科一批招生。
2012年8月,入围国家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一百所高校。
2013年1月,学校八个一级学科获高等学校副教授评审权。
2013年4月18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3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批通过,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获批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4年6月,被麦可思评定为河南省本科院校就业竞争力*名。
2014年7月,荣获“2014全国大学生就业较佳企业评选”优秀组织高校奖。

学术科研/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科研成果

2008年至2013年,学校主持承担科研项目1564项,其中*项目103项,省部级重大(点)项目127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以上奖励97项;发表论文5964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417篇;出版专著110部,教材356部。在2008年国家水利科技大会上,学校被授予“全国水利科技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07年~2012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等级
获奖
时间
获奖人员
1
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0
赵顺波
2
大型矿山排土场安全控制关键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1
刘汉东
3
煤矿重大水灾害抢救技术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
2007
高传昌、汪顺生
4
重型起吊与搬运机械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和典型工程应用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一等
2007
严大考
5
HL420-2S6000L超大型预冷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楼研制
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一等
2007
韩林山
6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安阳河渠道倒虹吸河工模型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07
解 伟 严 军
孙东坡等
7
三维可视化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研发应用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07
魏 群 张国新胡兴旺 魏鲁双等
8
河南省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07
朱海风
9
河南丘陵旱地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及综合节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07
陈南祥
10
建筑物整体移位及其隔震加固技术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07
张新中、邓子辰、解伟等
11
河南高校在中原城市群战略的作用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07
张愿章、叶晓枫、曹殿立、刘法贵等
12
河南省武术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07
陶玉慧
13
岭南高速公路跨河工程防洪影响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07
周振民
14
北方毗邻城市河流一体化综合治理研究
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07
孙东坡
15
电厂电能计量管理系统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07
鲁改凤
王继东
16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07
叶晓枫
17
电厂蒸汽循环理论广义化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07
王爱军、张小桃、王秋、红徐启
18
PP-R管承插热熔连接“不规则缩径”现象的成因、检测与防治对策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07
吴文红
19
农田灌溉用水权有偿转让机制与农民受益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08
周振民 梁士奎等
20
机制砂粉煤灰混凝土及其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08
赵顺波 刘春杰 任甲蕴 李长永等
21
混合二元酸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08
李新宝
22
黄河水沙调控与下游河道中水河槽塑造
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
一等
2008
严军
23
高速公路路基非开挖快速加固技术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08
刘汉东、孙文怀、王四魏、王忠福、
24
黄河干流水轮机磨蚀与防护技术
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08
陈德新
王玲花
25
河南省优势产业发展研究
河南省发展研究奖
二等
2008
王 晶
26
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研究
河南省发展研究奖
二等
2008
何 楠
27
河南省公立医院激励机制研究
河南省发展研究奖
二等
2008
苏喜军
周培红
28
基于预警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研究
河南省发展研究奖
二等
2008
杨 雪 等
29
多沙河流洪水演进与冲淤演变数学模型研究及应用
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一等
2009
刘雪梅
30
岩土工程中图形计算力学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09
魏 群 等
31
县(市)级组织部门干部信息管理和选拔任用决策支持系统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09
刘建华 等
32
南水北调工程河南段水资源优化利用与管理(研究及)决策软件研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09
徐建新 等
33
CGMT桩质量检测与勘测技术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09
刘汉东
34
基于因子分析的煤机行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2008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
二等
2009
杨雪 等
35
河南农村城镇化研究
2008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
二等
2009
王艳成 等
36
现代养禽产业发展新模式
2008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
三等
2009
何楠 等
37
重型成套桥梁施工装备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及工程应用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
2010
严大考、武兰英
38
裂解乙烯碳四碳五资源高校利用制备酸酐类电子材料新技术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
2010
王天泽、刘法贵
39
区域水资源系统供水短缺风险分析及经济损失评估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0
韩宇平、王富强等
40
污水资源化与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0
周振民、梁士奎等、
4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地下水源污染防治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0
徐建新、李志萍等
42
大吨位低吨锚比预应力闸墩结构试验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0
解 伟 张世宝等
43
高性能钢纤陶粒混凝土在空心板旧桥面铺装成改建中的应用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0
何伟、韩福乐
44
氢发动机异常燃烧信号分析及先进控制技术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0
王丽君、杨振中等
45
再生混凝土损伤的细观分析及耐久性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0
陈爱玖 章 青等
46
黄河下游主槽对径流泥沙过程响应及高效输沙研究
水利部大禹水利科技奖
三等
2010
严军、孙东坡
47
离心成型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
水利部大禹水利科技奖
三等
2010
赵顺波、李凤兰
48
*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特点和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一等
2010
朱海风
49
海量点云数据采集、处理、数值分析及逆向建模成套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贵州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0
魏群、刘尚尉
50
城市防洪及与供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
河南省发展研究奖
三等
2010
孙绪金 等
51
中原城市群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河南省发展研究奖
三等
2010
周振民 等
52
农村企业家培育与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河南省发展研究奖
三等
2010
罗党 等
53
*近现代技工学校教育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
河南省发展研究奖
三等
2010
刘建华 等
54
河南省水利工程产权和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河南省发展研究奖
一等
2010
何楠
55
河南农业劳动力供求问题研究
河南省发展研究奖
二等
2010
宋冬凌
56
河南信访制度完善与改革问题研究
河南省发展研究奖
三等
2010
宋志军
57
*生态工业园建设问题研究
河南省发展研究奖
三等
2010
杨雪
58
多元化文化与市场信息交流行为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
2010
曹德春 等
59
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研究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
2010
马歆 等
60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
2010
贾兵强
61
*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研究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
2010
张梅
62
受腐蚀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和加固技术研究与应用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
2011
赵顺波
63
千米矿井水灾害抢救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
2011
高传昌
64
拱坝三维可视化仿真设计系统的研发与工程应用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1
魏群、张国新等
65
滦河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及三维仿真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1
邱林、王浩等
66
郑州市贾鲁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1
刘汉东、欧阳熙等
67
有缺陷压力钢管稳定性问题仿真分析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1
孟闻远、李秀芹等
68
多通道振动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的研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1
王丽君、乔文生等
69
整体移位与基础隔震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1
张新中、唐克东等
70
煤炭质量检验信息控制模式研究及管理系统开发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1
闫新庆
71
纤维聚合物增加强与加固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及其应用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一等
2011
赵顺波
72
某些重要堆垒素数问题定量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二等
2011
王天泽、王天芹等
73
北方半干旱地区农业节水系统理论与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农业节水科技奖
一等
2011
徐建新、严大考等
74
掺氢燃料内燃机燃烧、排放基础研究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一等
2011
杨振中
75
黄河环境流研究
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一等
201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76
黄河流域水平衡关键技术研究
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1
韩宇平
77
*宪法结构研究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
2011
黄建水
78
城镇化进程中乡镇政府职能研究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
2011
王艳成
79
水法概论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
2011
王国永,晁根芳 等
80
循环经济下企业的运行机制研究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
2011
王晶,刘东波 等
81
*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境及解决途径研究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
2011
杨雪,吴中兵 等
82
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研究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11
王延荣
83
大学生创业指导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11
李纲
84
郑州市生态水系建设与水资源优化调度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2年
徐建新
85
黄河含沙量在线检测系统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2年
刘雪梅
86
机制砂混凝土(砂浆)结构及其纤维增强的理论与技术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2年
赵顺波
87
数字图形介质的理论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2年
魏群
88
河口村水库坝址区渗漏与龟头山边坡稳定性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2年
刘汉东
89
脉冲液体射流泵技术理论及应用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2年
高传昌
90
中长期水文预报与河流洪水资源优化利用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2年
王富强
91
水泥线纯低温余热双压发电的热平衡与烟风阻力设计方法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2年
王为术
92
热力系统动态建模与监控技术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2年
张小桃
93
新一代网络高性能路由器交换技术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2年
李秀芹
94
基于GIS技术的农田防护林空间配置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2年
李春静
95
环件轧制模拟与动力学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2年
郝用兴
96
黄河小浪底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特等
2012年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97
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研究与实践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2年
邱林
98
黄河下游移动式不抢险潜坝应用研究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2年
吴林峰
99
企业产权交易定价研究
2011年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
2012.09
曹玉贵
100
认知语境下隐喻意义建构的张力和阐释力
2011年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三等
2012.09
邵红杰
101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2011年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三等
2012.09
李卫东
102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及防范
2011年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三等
2012.09
孔云梅


科研机构

截止到2014年,学校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院士工作站,1个院士实验室,30个研究机构,与90多个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研究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作关系。
研究机构名称
校级
钢结构与工程研究院
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所
广谱哲学研究所
艺术教育研究中心
水文化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水利部
水利部水工结构重点实验
室水利部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
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
河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与*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共建)
河南省农业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透水路面材料工程实验室
节能型智能污水处理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郑州市
郑州市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维可视化仿真实验室)
郑州市虚拟现实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郑州市测控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
郑州市文物保护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郑州市生态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
郑州市水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教育厅
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水工结构与材料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生态高性能建筑材料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河南省水利水运及治河重点实验室(培育)
河南省车用能源利用清洁化与工程车辆重点实验室(培育)
水工混凝土材料与结构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河流环境与河流工程模拟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地下空间利用技术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多沙河流治理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现代数值分析与可视化仿真院士工作站
院士实验室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顾金才院士)
协同创新中心
中原经济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参与)
山洪地质灾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校级)
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农业节水高产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校级)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0年。
1986年,取得国内统一刊号,由内部刊物半年刊转为国内公开发行的季刊。1990年,获得国际刊号,可在国内外公开发行。2007年,改为双月刊。以反映水利水电科研成果为主。刊物内容包括学术论著、学术讨论、新技术等。
图书资源
截止到2013年,图书馆藏书200多万册。

校企合作

战略合作: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登封电厂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新乡市人民政府、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科达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合作办学:
美国托伊州立大学、匹兹堡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美国中央阿肯色大学、澳大利亚新英兰大学、英国提赛德大学、台湾静宜大学、台湾亚洲大学、台湾育达商业科技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办学条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院系专业

截止到2013年,学校有18个教学单位,共计63个本科专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院系设置
学院名称专业
水利学院
本科: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资源与环境学院
本科: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岩土及地下建筑方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土木与交通学院
本科:土木工程(含专升本)、交通工程、工程力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专科:建筑工程技术国际教育
机械学院
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交通运输、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力学院本科: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本科: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消防工程、应用化学
信息工程学院
本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管理与经济学院
本科:经济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专科:会计电算化
外国语学院本科:英语、对外汉语、俄语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建筑学院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
法学院本科:法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本科:地质工程(灾害管理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俄语、汉语国际教育
专科:建筑工程技术、会计电算化
软件学院
专科: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图形图像制作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水利水电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等42个本、专科函授教育专业


学科建设

截止到2014年,学校拥有63个本科专业,14个专业硕士学位领域,13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39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2个部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41个。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涵盖了5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
学校是国务院首批(1981年)确定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国家首批具有推荐并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的高校,是具有同等学力和专业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的高校。1986年以来,学校曾先后与*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3年通过博士点验收,成为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单位。


师资力量

截止到2013年10月,有教职工1668人,其中专任教师134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039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396人;教授185人,副教授387人。学校8个一级学科具有副教授评审权 。*工程院院士顾金才、王浩、倪维斗、周丰峻、*科学院院士王光谦为学校教授、双聘院士;学校聘请郑强、刘光鼎、王思敬、林皋、赵国藩、李焯芬、厉以宁等百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教学成果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近五年除北京、上海等少数省市外,在全国其他省份*志愿报考率均超过100%,部分省份录取分数超过所在省控制分数线50分以上,理科录取分数多年在省内同批次院校中排名*。
截止到2013年,学校为国家水利电力建设事业培养了10万余名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在全国水利系统厅局级领导干部中,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生约占30%,学校每年约有10%的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边远地区,约有70%的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在水利系统一线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
截止到2013年,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

教学交流

学校从1958年起就先后接受越南、尼泊尔、印度尼西亚、喀麦隆等国留学生。1960年学校受水利电力部委托负责援建越南水利水电学院。学校先后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进修、考察或开展合作研究。
学校分别与英国沃里克大学、莫斯科建筑工程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学校与美国托伊州立大学和匹兹堡州立大学签订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2006年开始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合作办学。

学校荣誉/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2005年,在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国家教育部评为优秀学校。
2007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先进单位”
2007年学校教务处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08年被河南省授予“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称号。
2008年在国家水利科技大会上,学校被授予“全国水利科技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0年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2011年在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位居*名并获得“优秀”称号。
截止到2013年9月,学校连续16年荣获“河南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曾连续四届被评为“河南省艺术教育一类院校”。

 

学校领导/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朱海风
党委副书记、校长          严大考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许琰
党委副书记                石品
副校长                    刘汉东、徐建新、尚宝平、王天泽、解伟
纪委书记                  马英
调研员                    孙纯淇、曹兴霖

杰出校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汪胡桢(1897~1989),*现代水利专家,*科学院学部委员。1917年毕业于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现河海大学),后留学美国,1923年获康乃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河南工程学校、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教授,导淮委员会设计主任工程师、整理运河讨论会总工程师。1960~1978年任北京水利水电学院(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院长,以后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名誉院长。

侯捷(1931-2000),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建设部原部长、党组书记,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

刘慈欣,1985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电工程系,科幻作家,*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科幻的领军人物。《体》系列作者。  
陈雷,现任水利部部长、党组书记兼武警水电指挥部*政治委员、党委*书记,中共第十七、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鄂竟平,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矫勇,现任水利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李国英,现任水利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苏立清,原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总十二届执委,八届浙江省人大常委。
宋密,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原副主席。
汪成杰,*武警水电部队指挥部*副主任 ,少将,中共十三大代表。
刘松林,少将,武警水电部队指挥部副主任,1975年从部队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机械系学习,先后担任过武警水电三总队、一总队总队长。作为四川汶川大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处置中的主要指挥员之一,光荣完成任务后调武警水电指挥部工作,提升为武警水电指挥部副主任。  
刘俊国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客座研究员,IIASA实施规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水足迹网络(WFN)同行评议委员会委员,*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Sciences编委。在2009年获欧洲地理协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是目前为止全球荣获此奖的惟一一位水文学家,也是*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
戴会超,河海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青年科技奖和*工程院光华工程奖等多项*荣誉,是国内水利水电工程学科享有较高声望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李胜才,英国华威大学博导教授,国际上研究流体机械和空化现象的知名专家。1959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学习核物理,后因故转至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学习流体机械。
魏群,*钢结构研究*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授。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被录入*名人大辞典。钢结构与工程研究所所长、*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兼职教授博导、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美国伊利诺依理工学院客座教授、加拿大劳伦森大学地质力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刘之平,*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严大考,现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长、教授。
刘汉东,现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第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段树金 ,石家庄铁道学院交通工程系教授、系主任。与中川教授提出的断裂过渡区模型在国际上被称为“段-中川氏模型(Duan and Nakagawa's model)”,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孙继江,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专家。
孙景亮,水资源论证专家。  
秦大庸,水资源专家。
秦四清,地质灾害滑坡专家。

何荣林,水工系水利工程建筑专业毕业,现任天津市第十二届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赵功佩,焦作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程广安,现任开封市政协主席。 
于文星, 现任*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工会主席。
陆挺宇,北京懋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1992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工民建专业。北京三环新城经济适用住房项目领军人物,第二届北京“京城十三新锐”人物。由于承建百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轰动北京城高,人称“陆挺宇是*也是较后一个!”“三环新城”领军人物。
周卫平,曾任*排灌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胡刚,国投华靖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 波,现任*华电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赵雄飞,现任四川二滩国际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美国遂洞快速施工大会国际委员会*代表。 
翟渊军,注册咨询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现任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院长,党委书记。 
段传良,现任*水务集团有限公司(0855、HK)主席兼执行董事。 
梁冰,曾在中钢集团工程设计院任副院长,现任河北庄宸土木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永祥,任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兼任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小湾建设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吴世周 ,水动90届校友、青海省水利水电集团公司副总。 
邓玉敏 ,地质85届校友、*三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洪,四川省紫坪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王德书,曾任大庆三环企业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大庆市及黑龙江省优秀企业家,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 
张志华,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州市政协常务委员。 
贾金禄,现任辽宁省辽河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兼盘锦公司经理。 
许 平,现任*灌排技术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兼任*水利企业协会灌排设备分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 
李彦坡,现任中水北方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勘察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 
蒋华,大唐(云南)水电联合开发公司副总经理。 
郭华涛,*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纪检部副主任[1]


文化传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校训

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勤奋,指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勤勤恳恳,刻苦努力,奋发有为。“业精于勤”,勤奋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严谨,指科学规范,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的科学态度,也指严于律己,从严治学,从严执教等职业道德。严谨是理工科院校的生命线,我院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更应突出严谨。
求实,指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求真务实、踏实扎实的作风。同时,也指一个人必须具备诚实、朴实的良好品质。
创新,指敢为人先的创新气魄,勇于超越的创新理念,崇尚科学的创新态度。创新是民族的精神,也是时代的精神。
我院的校训语言平实、辞约义丰,既反映了全院师生为人做事、从教求学的态度、作风,也是我们持之以恒的品行追求。“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时刻激励我们要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以昂扬饱满的精神风貌与时俱进。

校徽

校徽中“耒(lěi)的图形”:耒相传是大禹治水用的工具,耒的图形寓意为大禹精神,象征着该校“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耒”的图形像人,蕴涵该校“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耒”的图形高大,希冀该校广大学子成为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才;“耒”的图形像古代钱币,寓意该校实力雄厚,前途辉煌。
校徽中“黄河图案”:寓意该校“立足黄河,服务水利;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
校徽中“蓝色背景”:代表水的颜色,寓意该校以水利学科为特色,致力于祖国的水利事业。
校徽中“1951”:是该校的建校时间。

校歌

我们是未来的水电建设者
嵩山北麓,黄河之畔,中原绿城有我们可爱的校园。
振兴中华是我们的理想。开发水电是我们的志愿。
勤奋学习,努力钻研,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向前。
我们想的是兴利除害,爱的是水库电站。
我们是未来的水电建设者,事业可爱,前程灿烂。
嵩山北麓,黄河之畔,中原绿城有我们可爱的校园。
求实创新是我们的校训。面向世界是我们的誓言。
团结友爱刻苦攻关。在科学的高峰奋勇登攀,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把青春奉献。
我们是未来的水电建设者,事业可爱,前程灿烂。




类似“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相关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