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今年能源消耗强度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这是中央政府下决心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而打出的一记重拳。
就在今年两会之前,全国再次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大面积雾霾天气。正在北京出席两会的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都对雾霾天气的影响及其防治给予了关心,有的代表和委员还向两会提交了治理环境污染的议案提案。
当李克强总理讲到“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时,人民大会堂里响起了人大代表们的热烈掌声。总理发出的动员令,显然与代表们的心弦发生了共鸣。
当前,我国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式发展亮起的红灯。现在,全社会各方都充分认识到了雾霾天气和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命健康带来的严重影响,认识到了过去那种片面追求GDP增长而不惜过于消耗能源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危害。要治理雾霾天气,必须从根源入手,即要真正转变落后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
今年,政府治理雾霾天气和环境污染,将出重拳、用硬招。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计划。这让人民看到了美好家园的前景,增强了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
2014年要把能源消耗强度降低3.9%以上,看似数字不大,但任务十分艰巨。据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公布的数据,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了19%,在“十二五”期间再计划下降16%,平均每年要下降3.2%。要看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将来能源消费需求客观上还会增加。因此,要实现这一年度任务目标,必须下大力气,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切实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
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参与和支持治理雾霾与环境污染这一系统工程,实施创新型的绿色信贷战略、低碳金融战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和金融业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年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加强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采与应用。实施建筑能效提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快开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抓住今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变过程中对金融需求的新机遇,创新绿色环保金融产品和服务,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