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在华外资银行保险机构都积极融入中国金融体系,尤其是近些年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支持自贸区建设等方面表现积极。
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各国央行均不断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交替使用工具组合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货币政策被赋予了超越历史记录的重要地位。今天,本报记者邀请了新时代证券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博士,谈谈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我国是如何创新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和政策工具的。
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显示,哪个行业跑得快,哪个行业带来的机会就更巨大。选择对的行业,未来便更容易成功。毫无疑问,今天的新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创新领域就是一条高速公路。
改革开放40年,我国金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体现在各项数据上,更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上。谈到金融发展给人民带来的福祉,可以说不胜枚举。而如果观察普通百姓面对金融业务时的心态,特别是在“怕”与“不怕”之间的转换和变迁,也是观察改革开放40年的独特视角。
说到辽宁海城改革,人们必谈“西柳大集”。
钱包,顾名思义是用来装钱的。自古以来,人们使用钱包是出于装钱、用钱便利,同时又有彰显财富和个性的内涵,再加上时尚的高级象征,所以世上才有了价格上万元的奢侈品钱包。我属于“三不型”(身份不贵、时尚不求、收入不高)人群,未曾买过一个可用来炫耀的钱包,但在我几十年的人生历练中却发生过精彩的钱包故事。
2003年,在博士毕业后,我进入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工作,这一干,就是10年。
我的家乡——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北西南,山奇水秀,群峰竞立,民风淳朴。这里是民歌《龙船调》的故乡,有精美绝伦的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有建筑经典土家吊脚楼,有亚洲第一洞“腾龙洞”,也有壮观奇绝的恩施大峡谷。
一路走来,我见证了外汇改革的辉煌成果,留下了与外汇管理共奋进的串串足印。
卡的盛行是科技进步也是人们生活水准提高的重要特征。从过去对卡的不感兴趣到单位办工资卡,再到今天主动自己去办卡,我自己思想上这种不由自主的转变过程就是最好的印证。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小时候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反映了人们当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和期盼。如今,这些不仅已成为现实,更是家家必备、人人享有的常见之物。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百年民族金融品牌的传承者和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先行者,交行始终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部署中,积极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同时行进在中国银行业改革进程的前列。
弹指一挥间,我在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作近30年了。在这段注满激情和憧憬的青葱岁月里,我目睹了人民银行职能的多次转变,亲历了基层央行科技工作的起步、腾飞,见证了人民银行国库电子化的迅猛发展,并且自身也得到了逐步成长——对国库工作的认识由低到高,对金融电子化意义的理解从浅至深,由初出校门的一介书生成长为高级工程师。
阅读,对读者心灵和民族的性格以及精神都有塑造功能。改革开放40年来,从纸质到网络,大众阅读的阅读载体日新月异;从“文化价值”到“知识经济”,阅读内容日益多元。在40年改革历程中,阅读给国人带来了精神力量。梳理大众阅读的内容与趣味变迁,可以看到时代前行的足迹。
2007年,全省农村信用社“惠农银行卡”通存通兑业务正式开通,彻底解决了家乡果品销售的困窘。
这路,曾经留下历史的沧桑和厚重,让我回忆,让我憧憬。那时候,路虽然显得有些窄,汽车比如今少,人也没有现在多。每当清晨,时而马车声、时而单车铃声追逐着离去。清脆的叫卖声,由远而近地飘来,又自近而远的渐去。就是这样一条熟悉的路,令我总是对它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愫。它连接遥远的历史,也延伸着既定的未来。
2016年,江苏江阴农商银行在A股上市,拉开了农商银行登陆资本市场的大幕。截至目前,算上已首发通过的江苏紫金农商银行,已有6家农商银行在A股上市。而作为其中“第一个吃螃蟹”的江阴农商银行,从提交IPO申请到正式挂牌,及至两年后的今日,始终受到各方的关注,其中也不乏质疑之声。这或许意味着,对于更多希望进入资本市场的农商银行来说,IPO之路并不轻松。
1993年,我从部队转业,来到人民银行大理州中心支行工作。转眼间,我与央行结缘已26个年头,并有幸成为央行稳健发展的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