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资金既是生命线,也是发展线,是银行服务乡村振兴要面临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农行山东省分行通过多年的实践走出了一条“贷”富乡村的新路径。
兴业银行潍坊分行花了大量时间对整个寿光蔬菜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初步制定了针对蔬菜种植农户、寿光市农业科技园农业项目、种苗产业及农资门店经营主体、蔬菜交易环节四个方面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把贫困村“扶上马”以后,建行积极扶持井头村的产业发展,接续助力乡村振兴。
修缮古建筑、让古村恢复生机这个念想在当地村民心中扎了根,并在金融支持下迎来了转机。
这是让人倍感温暖的足迹:几十年来,从大队知青,到人民领袖,习近平走过坡急沟深的盘山路、走过覆满冰雪的乡村路、走过滚滚麦浪间的田野小道。乡村小路连着小康大道,连着乡亲们对好日子的企盼。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交通事业,牵挂老百姓行路难,多次到基层调研交通运输工作,听民声、察实情,作出重要指示,为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起当年知青岁月,说到老百姓“将来上山干活就挑着金扁担”的愿望,“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这条“金扁担”,一头担着国家的“粮袋子”,一头担着农民的好日子。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一次次考察,他常常揭开贫困户家的锅盖,了解老乡吃什么;一次次调研,他深入田间地头,看庄稼长势、听农民心声;对于浪费粮食的问题,他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今天,徜徉在青砖黛瓦的古街老巷之中,人们更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绚烂。全面小康生活,因文化之“味”而更有韵味
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从敦煌研究院座谈到云冈石窟考察,从指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到强调“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和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留下了一段段动人故事。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上世纪50年代的这句流行语,承载着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今天,我们已进入WiFi入户、手机下单、送货到家的网络时代,科技创新点亮全面小康生活,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精彩与便利。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我国科技创新的这一重大成果,令全国人民倍感自豪。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多次考察中小学校、看望少年儿童、给小学生回信……一句句真情叮嘱,一个个重要指示,凝聚着总书记对祖国未来的真挚关怀和殷切希望。
从“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殷殷寄语,到外出考察时的点滴关怀,再到尺素传情的深切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关心,对少年儿童工作给予全方位指导。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小康社会构想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根据时代要求不断丰富发展小康社会的具体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