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保险业的一次考验,尽管财险市场规模保费增速放缓,但行业险种结构持续调整,风险保障金额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逐渐提升,进入向高质量发展的调整期。
2020年是人类历史上值得记述的一年: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准确判断形势,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深冬已至,春回不远。寻求高质量转型的租赁业走过了不平凡的2020年。这一年,虽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但一系列与租赁业发展相关的监管、法律、外汇等政策不断出台,在进一步规范并引导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为租赁公司在变局下应对多重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具有数量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等特点的保险资金,在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方面拥有天然优势,也被寄予厚望。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0.8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5%,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和非公开市场投资为实体经济融资18万亿元。
2020年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年。经过3年的防与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监管短板不断补齐。面对疫情冲击,金融系统保持稳健运行,韧性与潜力凸显。
2020年即将谢幕,这一年,其短如一瞬。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人们遭受的苦难与恐慌是巨大的,迸发的勇气与能量是惊人的;人与人之间的命运是相通的,而人与人之间的“撕裂”又是空前的。
2020年,信托通道业务持续收缩,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近日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时透露,截至2020年10月末,全行业受托管理信托资产余额20.74万亿元,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9.1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49万亿元,行业粗放式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多层嵌套、资金空转现象明显减少。与此同时,全行业直接投入实体经济(不含房地产业)信托资产余额15.68万亿元,占全部信托资产余额63.24%,占比较年初提高2.51个百分点。投向小微企业的信托资产余额2.36万亿元,为金融服务小微、民营企业发展体系提供了有效补充。
“零容忍”态度贯穿今年资本市场监管全年。证监系统通过强有力的稽查执法,传递出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鲜明信号。
今年是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也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首要任务即是防控金融风险。其中,就保险业而言,叠加行业自身转型与多年积累的市场问题释放,行业同样面临不小挑战。
2020年即将过去。这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银行业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提高政治站位,主动作为,在危机中抢机遇抓先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让利实体经济,增加有效资金供给,优化信贷投向结构,更加注重金融支持的有效性与精准性,使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发力脱贫攻坚、助力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本期策划从银行业机构这一年如何有效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等角度进行回顾与展望。
落实资管新规、推进理财转型的2020年看点纷呈。一方面,疫情给经济金融运行带来压力,使银行理财转型承压;另一方面,线上理财的快速发展,以及净值型产品加速布局对行业的变革和消费者的教育,也给银行带来发展理财业务的机会。在持续推动产品净值化和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发展的进程中,银行理财积极应对转型压力,把握新时代背景下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机遇。
今年以来,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重要支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更好地应对潜在风险,前瞻性地加大不良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有效增厚风险抵御“安全垫”。与此同时,我国影子银行治理已取得积极成效,资金空转问题明显改善,今年以来,银行业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增加有效资金供给,优化信贷投向结构,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交出了一份银行业防风险的亮丽答卷。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如何助力大小企业“活下去、留下来、强起来”,考验着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与精准性。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国金融业积极应对疫情和洪涝灾害对脱贫攻坚战的影响,聚焦深度贫困攻坚克难,保持金融支持力度不减,创新银行、保险、担保等多种组合服务模式,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截至2020年,国内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达到27家;仅2020年,就有5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下调等政策接连出台,直接或间接对行业产生影响。这一年,“疫情”成为贯穿全年的关键词,从年初共同抗疫,到抗疫与经营工作并重,再到数字化转型加速,消费金融行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进行着自我变革。
2020年行至年末:从规模来看,从年初开始,信托业已妥妥地排在银行业、保险业之后;从发展来看,同样处于严监管、强监管的大环境中,信托业开启了艰难转型谋变之路。12月9日结束的2020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为信托业接下来发展明确了方向——夯实受托人定位根基。用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黄洪的话来说,“信托业发展历史一再表明,坚守受托人的根本定位,坚决回归信托本源,坚持信托法律关系,做精做细信托主业,是信托业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改革重组加快推进下,中小银行焕发生机,推动我国多层次的银行体系健康发展。与此同时,银行业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按下了新一轮数字化转型的“快进键”,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20年,人民币汇率经受住了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冲击考验。
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截至12月15日,今年A股股票市场融资金额达12762亿元,较去年全年融资额增幅近三成。债券市场发行金额同样增加显著,今年前10个月,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各类债券47.2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两成。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8102亿元,同比增长6.8%;原保险赔付支出4968亿元,同比增长4.5%;保险金额1068万亿元,同比增长14.4%。
今年以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稳步推进,有效疏通利率传导机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明显,有力地支持了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的稳定恢复。
近期,中国通过一系列表态和实际行动宣告了坚持扩大开放的决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庄严宣告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博会顺利举办,15国共同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行动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
金融系统围绕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六稳”“六保”不断推出创新举措,加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力度,前10个月,金融部门累计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
开化农商银行支持民宿和景区建设等旅游经济产业发展
农行大连市分行与大连市金融发展局联合举办党史专题辅导讲座
绿色信贷支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
江西发挥政策导向 助推乡村振兴